作者:Wei Ji 這是一篇文章會簡單介紹我將七大晶系模型具現化成一個實體創作。 不過製作過程很倉促(期限一週,更別提我還有24堂課要上), 所以很多步驟忘記一一拍照,所以沒有完整的製作過程還請見諒。 七大晶系 部份物質會以結晶的型態存在於世界上,並且具有某種規律,前人根據這些規律整理出來,大致可以分成七個系統。 製作材料 保麗龍球約70顆 竹筷 熱熔膠 水泥漆 燈泡 釣魚線 製作流程 1.為了製作原子模型,我前往書局掃蕩了保麗龍球,大約買了70顆左右,接著開始將竹筷切割成5, 7, 9 公分,三種長度,並且用削鉛筆機把它們削尖。。 2.因為時間緊湊,我沒有先製作製具,因此結晶格子多少有點歪斜,第一次先用竹筷把保麗龍戳洞,移出,接著在洞裡灌入熱溶膠,在戳進去,然後用手調整角度並等待它冷卻固定。 3.接著一一上色,我是用我們空間倉庫用剩的水泥漆直接噴漆上色。等待模型上漆風乾的同時,開始準備架子的部份,原本我是打算做四方型的,但是因為庫存的(相同規格的)木棒只剩三支,於是就心血來潮做Delta型的XD 4.這邊我要感謝一下我的學弟擔任比例尺的重責大任ヽ(*’∀`*)ノ。(還有在我安裝框架時的協助) 一轉眼,外框的漆噴好了,電燈泡也接好了(咦!? 5.在模型正式放入之前,先用鐵鎚對鐵絲進行壓力測試,擔心光源的熱會把釣魚線熔斷,因為在這個版本之前,我已經嘗試兩次不同的燈座設計,但是都被燈泡融化了((( °Д°))) 接著終於大功告成啦~! 作品特寫 創作動機 以下是我的創作動機,不過因為是主觀記憶,因此並不客觀,各位看官只要稍微知道就好了,請不要過份認真看待。 起因來自於一個隨堂小考, 下課前五分鐘…… 「那我們來小考好了,各位同學拿出紙張開始寫。」 「要畫圖喔!」 「要畫得漂亮喔,分數才會高。」 「要有創意喔!」 接著下課鐘響了— 「那這個就當作作業,下禮拜交。」 當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種不對稱性:老師接近心血來潮的發起隨堂考,又隨心的增設條件,作為學生的一方,卻為了必須滿足這些條件來獲得成績(學分),其中一方必須認真的追逐隨性的一方開出的條件。另一方面,就是更主觀的看法了—我不喜歡背誦,這次的考題尚未成為我的「常識」,至少我知道關鍵字,知道忘記了該上哪找,如果有一天它成為了我的常識,出現在我的日常中,那我當然會自然而然記得。種種心情交錯之下,包含了我對其他老師上課態度的不專業油然而生的憤愾,(我知道有點遷怒)在「要有創意喔!」這個漏洞出現的瞬間,我把我的情緒化作現實,去「做」一個「A4作業」出來。 (※註:老師規定作業格式必須要用A4紙張書寫)
作者:Arklab多旋翼工坊/張東琳 專案說明: 近年來Maker自造風氣盛行,其中又以無人機(Drone)最為熱門,因為它提供人們翱翔開闊天空的想像。ArkLab 多旋翼工坊不僅只致力於開源多旋翼的開發,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廣多旋翼領域的推廣教育與環境監控,此專案這次要介紹的是由ArkLab開發的微四軸飛行器 – Butterfly3.0。 專案特色: 易於開發:除了網路上提供大量的硬體開源資料,可在Arduino IDE開發環境上編譯個人化的控制程式,適合作為推廣教育的教材。 GUI人機介面:可透過GUI人機介面調整參數,非常適合對飛行演算法有興趣的玩家。 支援藍芽通訊:搭載藍芽模組,可讓玩家使用Android的手機進行搖控。 硬體規格: 最大升力: 73g RF(2.4G)遙控距離:250m 藍芽(HC06)遙控距離:10m 續航力: 7mins 機體尺寸: 130x130x48mm Resource: 官網:ArkLab 多旋翼工坊 Butterfly_開源資料 FB:ArkLab 多旋翼工坊 – Open Skyler 露天拍賣
作者:Kona Chen 專案緣起 這個專案的緣由是因為我假日去買早餐時所衍生的,因為我懶啊!不想一邊揮汗滑滑板、一邊買早餐啊。一大早就噴汗很惱人哪! 我自己溜的是長板(Longboard) ,滑板這個運動看起來很平和,實際上會讓你汗如雨下,因為運動時都接近有氧狀態,所以運動效率(噴汗效率)也特別好! 這個專案因為金額有限,所以盡量使用不要那麼高的科技來打造,藉由一般常規的零件來降低花費。 電路不困難,但需要一點耐心跟細心(通常出錯就在於電路看錯),零件有些部份須要3D列印,或者利用委外切割壓克力。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怎麼做! 製作驅動架構來安裝馬達 目標要先放在自己認為最不容易購買或取得的零件,這樣才會提高專案成功率。 首先列印3D零件,需要列印的有:驅動輪子的皮帶盤、輪子需要鑽孔所使用的治具,還有馬達架,列印完成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加工輪子。 列印小提醒:選擇的材料盡量使用可以超過100度、但不至於變形的材質,比如說ABS 或 PC 或其他類,若您使用PLA,在試車時則會有軟化的狀況產生。 列印的檔案STL格式 輪子要先鑽三個孔洞,但因為滑板的輪子表面通常都是弧形曲面,鑽頭不太可能乖乖的直直往下鑽,所以我們需要先設計一個治具來固定鑽頭行進的方向! 接著,再把M5內六角螺絲穿過墊片到達輪子之後,鎖上皮帶盤。 皮帶盤的孔洞設計成比較大的目的是方便矯正,大皮帶盤安裝上輪子後,一定會有偏心的狀況,我們要把輪子套上滑板,利用旋轉來觀察皮帶盤偏移的情形。 把偏移的皮帶盤盡量推往中間並鎖緊,讓它在旋轉時看起來不會抖動(這個只能盡量囉)。 安裝完後,我們可以推測得出馬達架的位置,先把馬達架套上去滑板的輪架,並且套上輪子,之後在適當的位子用麥克筆做記號。 (我抓適當的位子,大概是馬達架距離大皮帶盤目視約2mm的位置。) 做好記號後,先把熱溶膠槍拿出來預熱,利用熱溶膠的結構特性把馬達架沾黏在定位記號上的位置,不要擠太多熱溶膠,稍微固定即可,因為之後我們要拔除熱溶膠。 接下來使用塑鋼土來固定馬達架。塑鋼土通常為AB兩劑,使用前需要先混合均勻,之後再分成少量的土,一點一點地塞上去填補縫隙,慢慢地加強整個結構直到穩固,等到隔天,塑鋼土應該就會完全硬化了! 完全包附! 因為我買的馬達是屬於圓形軸心,我必須要把軸心磨出一個平面,這樣才能穩固的鎖上小皮帶盤而不至於滑動。先把軸心上色,當我們研磨的時候會比較好辨識磨掉的金屬(下右圖)。 使用手持砂輪機來磨,也可以使用銼刀(但用銼刀磨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不太建議)。 下一步,馬達直接安裝上馬達架並鎖上小皮帶盤跟M4螺絲,並且套上皮帶。 之後,我們要在馬達架上增加一個皮帶限制器,這個限制器的作用是用來改變皮帶與皮帶盤的包附角度,讓皮帶在低張力狀態下,也可以保持較好的摩擦力。 作法是先準備一隻M3螺絲與螺母,包括兩片或更多的墊片。 拿出十字起子壓在墊片中心,底部墊一塊M5螺母,之後用鐵鎚敲打螺絲起子,使墊片被下壓產生凸狀變形,請敲打兩片(下圖左)。將墊片套上M3螺絲凸緣朝內,然後再套上R1030ZZ軸承兩顆,再套上一片打凸的墊片(下圖右)。 之後將其鎖上馬達架,並調整到適當位子,使皮帶的角度改變即可。皮帶的鬆緊度可以藉由改變馬達位子來調整鬆緊。 製作底盤以便安裝電路設備 將列印的支架擺放在滑板的中心線上,不要太靠側邊因為轉彎時滑板會傾斜,比較容易磨到。 你會發現,有一個散熱器支架看起來很大,因為我使用了壞掉電腦的CPU散熱器,為了將它好好固定在滑板底部,只好整個包住。 總共有散熱器支架、電路盒支架、電池固定支架。 所有固定支架都有設計螺絲孔,當你擺放好這些零件後可以使用麥克筆在孔洞內戳一下,標記一下記號。 之後你可以拿3.5mm鑽頭在記號上一一鑽出孔洞來,另外準備好螺絲,就可以把固定支架鎖上去。 完成以上步驟,硬體底盤就大致完成了!! 恭喜你已經踏上不歸路,做到這就耐心的把它完成吧~反正往後若不玩電動滑板,拿給小朋友玩也很開心啊! 還沒完成喔,我們還要來進行電路系統製作,以及邏輯程式編寫喔。 材料清單 1. 電子迴路-升壓區零件 LM555 x1顆 約20元 1KΩ 1/4 電阻 x2顆 約4元 10KΩ 1/4 […]
作者:農林漁牧大業 發表日期:April 19, 2016 專案背景: 因應物聯網、互聯網之興起,不只帶動智能科技發展,也使得科技農業趨於成熟可靠,各國著重於提升製造力4.0於科技農場,有見於此趨勢,團隊專注於整合物聯網科技各種智能方案於科技農業,開始發展智聯雲端農漁業IoT監控系統。 專案核心 – 讓魚當農夫: 何謂「魚菜共生系統」?簡而言之,就是「魚幫菜、菜幫魚」。這是一種結合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運作模式是利用養魚的水來種菜。由於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泄物,含有氮、氨等成分,因此能提供蔬菜生長所需養分,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 專案架構: 監測雲端系統、控制環境條件:透過物聯網感測器的監測及雲端資料靠的整合分析,能確保水耕及水產環境條件無虞。 專家系統提高養殖與植栽成功率:系統匯集了水耕植物與養殖魚類的相關豐富參數,經分析感測器上傳雲端的資料後,此專家系統能根據使用者挑選的魚苗及菜苗進行最適合的運轉參數設定,包括水位深度、光照度等,對用戶來說就像是擁有了一個強大的顧問。 硬體說明: MediaTek LinkIt™ Smart 7688整合氣溫、光照、魚缸水位、Ph 值與即時影像等sensor資訊,再對IoT database通訊來上傳資訊,並且可以自動在光照不足設定值時點亮LED,魚缸水位低於設定值時啟動抽水馬達從外部汲水。 Resource 官網:農林漁牧大業 FB:魚菜系統_物聯網
作者:林允涵 製作/設計動機 我是個超級健忘的人,每次出門都一定會忘記帶東西。當然最常忘記的不外乎錢包鑰匙。認真歸咎原因其實是因為這兩樣東西最容易亂丟,無論是丟在客廳、書桌或甚至直接遺忘在褲子口袋裡,沒有一個固定放置的位子,所以就想要一個特定的放置架。 材料清單 3mm 密集板(約200*200mm) Tamiya 補土 銣鐵硼磁鐵(Φ15*4mm) 鐵樂土噴漆 白色 3M背膠 太棒木工膠 使用工具 雷射切割:VLS6.60 PROXXON砂光機 REXON砂帶機 BD69 砂紙 #500, #800 熱熔膠槍 製作流程 1.繪製設計 我在3D軟體內建立模型後再輸出成2D。長度根據自己使用的短夾,如果要改用長夾的話可以再修改尺寸。可以在這裡下載我使用的Ai檔,也可以依照需求做調整。 2.零件加工 這次和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合作,使用他們的雷射切割機切出形狀。因鑰匙板部分與主板夾45度角,因此用圓盤砂輪機做出符合的角度。 3.組裝黏貼 將銣鐵硼磁鐵塞入圓洞內後,用熱熔膠或瞬間膠固定(先試用看看磁力是否夠強可以吊掛你的鑰匙)。其餘零件用木工膠或白膠黏貼,木工膠比白膠更快乾也有更強的黏性。用紙膠帶固定零件角度以免變形。完成各零件上膠黏貼並將接縫處溢膠擦拭後放置1~2小時固定。 4.打磨上色 拆除暫時固定的紙膠帶,檢查接縫處是否都平整,不平整處可用砂紙或砂輪機磨平。為了讓黏接縫隙在成品上較不明顯,可沿著接縫處塗上模型用補土(比較軟也比較快乾)後再打磨,若夠細心的話可以將所有接縫處隱藏起來。最後,用噴漆上3~4層顏色就完成製作的部分囉! 5.完成! 黏上3M背膠後就可以將放置架黏貼至牆上,使用3M膠記得務必向牆面垂直中壓後放置24小時,較能確保承重效果 成果展示 原文連結 Made @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作者:Jack Hsu 創意發想 多年來,從網路上找到許多幫助我完成工作的參考資料或是程式片段,但自己卻從未貢獻過,在討論區回覆都沒有,實在有點不好意思。這是我的第一個開源專案,與其說是開源,不如說是我把網路上找到的一堆可用破碎片段,重新整理好並實做出來。此次選擇用中文撰寫,是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因為網路上許多有用的內容多半用英文。未來或許會再加寫英文版本提供更多網友使用,若有網友願意協助翻譯成各國文,亦歡迎連結推廣。 創作架構 本專案利用樹莓派 Pi Zero W、500 萬素相機模組、2.2 吋 SPI 介面 QVGA (320*240 像素)解析度 TFT LCD、OpenCV (C++版本),完成一台迷你可愛版數位相機【OpenQCam】,有兩個按鍵及兩個 LED,可按鈕拍照、儲存並同步顯示在 TFT LCD 上。做為後續開發更進階的小型嵌入式智慧型攝影機、電腦(機器)視覺、 人工智慧影像分析應用的軟硬體前置環境建立,大家可依此架構再擴展成自己想要的功能。 材料準備 樹莓派 Pi Zero W 一片 樹莓派 Pi Zero 專用 500 萬畫素相機 16GB 記憶卡一張 SPI 介面 2.2 吋 TFT LCD(QVGA 320*240) 一片 雙面洞洞板 一片 90 度按鍵 兩個 紅色、綠色 LED 各一個 10k […]
您的姓名 〈需填寫〉
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需填寫〉
主旨
您的信件內容